第84章 自备衣粮“陛下已经同意由我挂帅,再征薛氏。”李世民终于又拿到了帅印,而且在李世民的强烈要求下,仍由刘文静任行军长史,殷开山为行军司马。驸马柴绍为副将,窦轨、刘弘基、李安远、丘行恭、刘世让、梁实等将为总管,皆听李世民帅令。李世民拿出一枚鱼符,“这是你的参军鱼符,行营中以此为凭。”李世民向皇帝提出让李逸随军,李渊直接答应了,让刘文静殷开山恢复行营职,李渊还有些犹豫,但对李逸随军李渊却没半点意见。“三日后出兵。”“我需要准备点什么吗”李逸记得说大唐府兵出征,要自备衣粮,什么麦饭九斗和二斗粟米,还要自备一张弓三十支箭,一把横刀等。李世民笑道:“府兵出征得准备随身七事和衣粮,你是参军,是文职,无需准备什么,军营中皆有。”李逸这样的文职参军,行营甚至会给他准备坐骑。当然,若是李逸自己愿意,也可以自备坐骑,以及一些私人物品,比如书籍衣物干粮,甚至还能带部曲和仆从。除了不能带妻子婢女妾侍,他甚至能带家族子弟从征。“随身七事是什么”“服、被、资、物、弓箭、鞍辔、器仗。”每一伙士兵,也就是十人,还得自费购买六驮马,配六匹马骡或是驴,用以驮装备。这六驮不属于后勤辎重部队,是属于府兵的。坐骑则视个人条件配备,反正一个府兵出征,要带的东西是非常多的,比如鞋子规定就得带三双,不同季节带的帽子也不同,还有什么粮袋药袋盐袋水袋火石袋,磨刀石、钳子、挫子、小刀、火钻、锥子,马盂、缠腿、毯子等。而每伙又还要配备帐篷、斧头、铁锹、锅、锤,甚至是碾米的碓,切草的锄刀,什么箩筐木桶马缰绳等等,反正东西是非常多的。自西魏宇文泰搞府兵制以来,府兵的点选非常严格,却人人争相报名,府兵的待遇和前景还是很好的,授分军田,授田会足额,还能免租赋课役,最主要的是打仗既能抢掠战利品,还能得到赏赐,若立功勋,还能授勋、授官。明清之时,百姓都一心想通过科举入仕,而在隋唐时期,大家一门心思想当府兵,杀敌立功入仕。府兵点选要求高,平时也需要有充足的训练,在出征的时候,自备的衣粮装备也多。一般百姓,还真无法承担这些。李逸搞清楚了这些后,决定带上黑子,身边有个武力较强的随从也安全些。“殿下,我送来的那三个人,会如何处置”“没为奴。”李世民直接道,这些人都被定为薛举的细作,没为奴隶。想起那个叫陈良的少年,李逸觉得这个一直念着妹妹的少年也并不是什么坏人,只是被胁迫了,如果李逸把他送到万年县,可能不至于为奴。“殿下,那三人中有个少年才十五岁,说自己和妹妹是在咸阳乞讨时被人掳走,对方以他妹妹胁迫他跟着做事,我觉得他挺可怜的。他说自己家在陇右狄道,原本是商人之子,一家人日子过的挺安稳,薛举造反,薛军抢了他家铺子还杀了他父亲,掳走了他母亲和姐姐”李世民道:“既然你如此可怜他,那我便将他赏赐于你为奴,虽然我也同情他的遭遇,但他去你家准备投毒是事实,不管是否自愿,都需要承担后果的。”他让杜如晦写了一张条子,“你拿着这个到雍州衙门监狱去领人,”“殿下能够让杜公再写个条,让雍州衙门帮忙查找一下他的妹妹下落吗”李世民点头,杜如晦就又写了一个条。“回去准备一下,后天就出发,你也不需要带什么,坐骑、驮马、干粮、弓箭横刀铠甲,甚至护卫我都给你备好。”“谢殿下。”在雍州衙门把事情办完,李逸带着少年陈良出了衙门,他身后还跟着两个府兵,皆是二十来岁的高大魁梧年轻人,一个叫张义全,一个叫曹大行。这是李世民配给他的仗身,朝廷制度,职事官又有防閤、庶仆,折冲府官则有仗身,文武职事三品以上给亲事、帐内,二品以下又有白直、执衣。这些都是朝廷给官员们的役使人员,相当于是警卫员、勤务兵、通讯员等等。折冲府军官们配的仗身,就都是从本府府兵中选,而京师的军官,则是番上府兵中选。李逸这个行营参军,李世民直接按诸曹参军的品级给他高配了的。他们两人的任务,就是随从护卫李逸。“先去城东万年县廨。”三人都有马,陈良只能一路跟着小跑,他对自己沦为奴隶很颓丧,却又无能为力,好在李逸告诉他已经让雍州府帮他找寻他妹妹下落,才让他有了点希望。万年县廨,绿帽县令辛处俭已经接到雍州衙门的通知,“两个丁男派到你家当值守卫,二十天役满后,会另派人过去接替。衙门会提供他们的口粮,每人每天两升米、半合盐,一会他们直接把自己二十天的米、盐背去。”“雍州衙门派了两个白直,秦王府帐内府也派了两个帐内,他们的口粮万年县衙也一并负责,”来自三个衙门的六个人去李逸家当值,还自带米盐。这倒是让李逸没了后顾之忧。“殿下赏赐了我一个刚罚没的官奴隶,要到县里变更一下身份。”
这是小事,叫来户曹佐,现场就给办了。如今李逸户籍档案上,户主李逸绡一个小婢。另外门栓门柱两个小奴,现在再加上陈良一个中奴。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唐朝户籍上对此还是分的很严格的。“李待诏,要给他改跟家主姓吗”户曹佐很客气的道。奴隶跟主人姓,很普遍寻常的事。甚至当年西魏时,还让汉人改鲜卑姓,甚至让各军府的府兵,跟随主将姓。“不用,就登记陈良。”户曹佐更正了李逸的户籍信息,看着短短时间,李逸从一开始只有一口人,五十亩地,到如今又陆续新补登记上了两个宅院,一个腐竹作坊,一头牛四头骡子三头驴,还有三匹马,田地也从五十亩,到现在七百五十亩地了。还有大小七个男女奴隶,这发家的速度是真快啊,让人心生羡慕。这太子正字不当,秘书省校书郎待诏门下也不受,如今却还又被秦王征召为行营参军。想他在万年县衙都干了二十年了,才只是一个户曹佐而已。“祝待诏武运昌隆!”“借你吉言。”事办完,李逸谢绝了辛绿帽要请他喝酒聊天的邀请,他还有很多事要做呢,哪里有空跟辛处俭在这借酒浇愁,一行十人出长安,那六位还一人背了四斗米一升盐,还有一升酱,这是他们接下来当值二十天的口粮,酱就是菜了。“把粮都放马上驮着吧,这一路四十里,天热,背着也累。”几人都说没事,但架不住李逸热情,最后还是让马驮了。大家都步行赶路。一路聊着回到罗家堡无极草堂,李逸带那六人先安顿好,六人分成三班倒日夜轮值,每个院一人当班,白天一班,晚上排两班。“你们就在西院食堂里吃饭,跟学堂先生们一起吃,饭菜有油有盐偶尔有荤,”李逸包他们食宿,万年县给发的米盐酱,李逸让他们留着当完值后带回家。又私下给每人一千钱补贴,虽然他们是奉命来当差,但李逸给他们点小恩小惠,也是希望他能够更用心一些。几人都很对李逸的大方很喜欢,没想到这趟差事还能遇到这么豪爽大方的,一个个都拍着胸脯保证:“请待诏放心,有我们哥六个守着,保证不让直娘贼的奸人靠近半步。”“二叔,麻烦你骑驴去韦曲集,买些羊肉,再买只鸡,买两条鱼回来,今后家里就要靠这些兄弟守护,弄些肉菜给兄弟们接个风。”李逸不在意这点小钱,但对那六人来说,这会让他们感觉很受尊重,接下来也会更卖力。这就好比以前出入小区,李逸也经常给保安大叔散根烟,一来二去大叔也会给他很多方便。对底层的兄弟,多一些客气和礼貌,少一些怪罪指责,其实他们会对你更好。李逸回到内院,叫来姬氏她们,“我后天就要随军去泾州,大概可能要两三个月后才能回来。”众人一听,都担心不已,这个消息太突然了。“阿郎又不是府兵,怎么还要上前线,你现在既是村长,又有男爵在身,也不该征召阿郎啊。”姬氏不解,“是韦杜背后使坏吗能不能找秦王殿下,战场刀兵无眼,太危险了。”无漱也是红了眼,可不希望李逸出事。连秀芝都慌了神,“放心吧,是秦王殿下让我随军,做行营的参军,不是上阵拼杀,”姬氏松了口气,元帅的参军,还是不太危险的。“怎么突然要去打仗呢。”玉漱嘟着嘴。好说歹说,总算让她们不再慌张,“后天就出征,也来不及给阿郎赶制行装了。”“用不着准备,军中都有现成的。”兰香丫头很失落,父亲服役未回,现在阿兄又要走了,“阿兄,我们给你炒些炒米吧,上次我阿耶去服役,阿兄就给阿耶做了炒米带着。”“明天是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气转眼入秋就要变凉,这次一定要多带点衣服,毡帽毡毯,把袄子也要准备。”姬氏提醒。看着她们各去忙碌准备,李逸一个人无所事事,又回到了西院。“黑子,我后天要出征随军做参军,你可愿意随我同往”刘黑子毫不犹豫,“愿意,”“你舍得你这新妇子”“这些天有些太贪了,身体有点吃不消了,正好跟阿郎去军中转转,”刘黑子嘿嘿笑道。站在一边,对刘黑子十分恐惧的陈良出声道:“阿郎,我也愿随从。”刘黑子也早认出了陈良,嘲笑他,“你这小鸡崽子似的,跟着去能干啥”“我能牵马,也能跑腿打杂,我啥都能干。”李逸有点意外,想了想,“行,你也一起去。”刘黑子是贴身保镖,陈良就是勤务员,张义全、曹大行两仗身就是警卫员了。明天七月十五,这一转眼马上就来了两个月了。再过一个多月,滈河两岸现在绿油油的稻田,也就能变成金黄收割了。也不知道到时自己能不能赶回来秋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