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王者不死大河东岸,传说中的舜都蒲坂。皇帝李渊漫步在蒲坂城墙之上,此城周长二十里,隋为河东郡治,唐改为蒲州,蒲州、河东县皆治于此城中。在隋朝兴盛时期这里也是富庶无比,蒲坂城因坐落河东平原之上,西边就是蒲津渡,这里的黄河渡口水面宽阔且平缓,还有浮桥,距离长安也仅三百里,是关中河东交通要道,蒲坂也因此成为河东重镇。但守城顽抗三年,二十里蒲坂城已经如同鬼城。“河山为障,易守难攻,扼守交通要道,可惜毁成这样。”李渊摇头叹息。“怀恩,你说此城为何名为蒲坂”皇帝问表弟。工部尚书卫国公独孤怀恩笑着回道:“因西临黄河,滩涂旷野,丛生蒲苇,故曰蒲坂。”蒲坂负山面河,秦晋要冲,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尧君素、王行本以孤城一座,仍能坚守三年。“此城乃长安之咽喉,尧、王二贼,卡长安咽喉三年矣,今日朕终于是痛快了。”“都是天佑吾唐。”独孤怀恩奉承道。“哈哈哈。”皇帝大笑,“怀恩啊,你以后有空也多读读兵书,你攻蒲坂两年,损兵折将,劳师耗费,不能破城。秦武通秦叔宝他们来攻,一个月就能诱敌出城,大败贼逆,迫其投降,得好好学。”李渊正高兴,钱九陇匆匆来报。“陛下,秦王奏报,永安王计划逃归,事泄被宋金刚杀了。”皇帝笑容凝固。“待将来擒俘宋金刚,定要将他凌迟处死!”说完,皇帝还瞪了眼表弟独孤怀恩。“罢独孤怀恩工部尚书职,贬蒲州总管府司马。”独孤怀恩低头请罪。李渊甩袖离去。夜晚,独孤怀恩与手下元君宝书房密议。“公当早做决断,不可再犹豫不决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独孤怀恩皱眉:“可宋金刚说好派尉迟恭寻相领兵来,但一直没能来,我孤掌难鸣啊。”“公此言差矣,天子眼下还在蒲坂,身边并无多少兵马,反倒是有不少独孤家子弟为侍卫,公一杯毒酒,或是一把匕首就能杀之,只要天子一死,蒲坂城就能拿下。先前王行本投降,天子许诺赦免,可后来又亲手杀之,甚至现在还要将他旧部追罪,公杀天子,然后放出王行本旧部,他们必然以死效忠,王行本能守蒲坂三年,公又岂不能守之何况,还能引宋金刚兵马来援。天子一死,河东大乱,机会就来。”独孤怀恩今日因永安王李孝基被杀,而受牵连贬为蒲州总管府司马,心里也是越发怨恨,当下紧握拳头,跟元君宝商议起弑君的具体办法。深夜。一封急奏入蒲坂。“陛下,汾阳王八百里急报。“正要睡下的李渊立马披衣而起。几天前,李逸奉旨派李仲文和李道玄、李伯远率两万人北上太原,结果在太原城外被刘武周和突厥军袭击大败,接报让李渊大为惊惧不安,既疑惑刘武周怎么从介休跑到了太原,更不安突厥人对刘武周进一步的支持。而等皇帝紧接着收到消息,说刘武周已经引突厥军攻入榆州、潞州,直指泽州,要从东面打通跟宋金刚的通道后。李渊更是坐立难安,赶紧把李世民召来蒲坂,把这紧急消息告之,然后让他赶紧想办法,趁刘武周还没打通与宋金刚通道前,击败宋金刚。一边又让王行敏赶紧率兵去潞州增援防御。李逸又传来急报,李渊一边披衣一边问,“好消息坏消息”“汾阳王奏捷,已收复太原,并招降武周右仆射杨伏念。”皇帝愣住,有些不敢置信。赶紧接过捷报观看起来,“陛下,汾阳王还有一封密奏,说只能陛下亲启。”钱九陇将竹筒递给皇帝,上面蜡封着,还盖着李逸的印章。李渊不解,这奏捷报了,怎么还又送一封只能天子亲启的密奏。可当他打开信筒,看过里面的密奏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嘶,”“贵璋,你看,”皇帝把这道密奏交给钱九陇。钱九陇也是看的震惊不已。“臣立即去捉拿独孤怀恩。”“等一下,先送朕离开此处,去军营。”皇帝悄悄离开府衙秘密抵达禁卫军营,然后钱九陇开始带兵抓人,一边把侍卫中独孤怀恩的兄弟子侄、亲戚等先控制起来,一边去抓独孤怀恩,两边同时动手。行动迅速,进展顺利。独孤怀恩在睡梦中被捕,其心腹元君宝等党羽,以及子弟等也被拿下。
皇帝让裴寂负责审讯,元君宝很快交待,承认独孤怀恩谋反,虽然独孤怀恩自己死扛着不承认,可李渊并不会给这个表弟机会。也没有更正式的审判,当天就斩首,并籍没其家,诛其党羽。杀了独孤怀恩后,李渊也很是后怕。没想到身边一直信任亲近的人,也会这般谋害他。“幸好有李逸察觉其奸逆。”皇帝亲家殿中监卢宽感叹着道,“汾阳王是陛下福星,也是陛下有上天庇护,此正是王者不死也。”“确实,李逸总能给朕惊喜,收复太原,招降榆次,断刘武周贼后路,现在还又救驾,这小子还一直向朕请辞封王,都连上数道辞表了,他名列属籍,虽非近支,可有这功绩完全足够封王了。”皇帝派人去柏壁见秦王,通报了独孤怀恩谋反被杀之事。李世民大惊,派封德彝前往看望皇帝。皇帝下诏,追赠李孝基为左卫大将军,谥号壮。因其无子,以兄长东平王李韶之子道立继嗣,封高平王。封德彝拜见皇帝,献一计。“独孤怀恩谋反,暗中连结宋金刚,如今他事败被杀消息还没传出,陛下可让人以怀恩名义给宋金刚去信,就说已获陛下旨意掌蒲坂,让宋金刚速率兵前来。”李渊不得不佩服封德彝这招挺厉害。以前李渊很不喜欢封德彝此人,但听说他在世民手下陕东道大行台任职,表现很出色,现在又献良策,皇帝高兴下便授封他为内史舍人。从大行台郎中到内史舍人,虽都是正五品职,但职权可相差极大。内史舍人可是号称五判事的储相。皇帝当下依封德彝之计行事。同时又下旨派宇文士及为并州道安抚大使,前往太原抚慰军民。同时还让他给李逸传旨嘉奖,皇帝直接把独孤怀恩所有家产都赏赐给李逸。河北,黎阳。大唐曹国公李世绩又成了大夏东海郡公徐世绩,总管府内,徐世绩和心腹郭孝恪喝着茶。“最近河东的局势,你也看到了吧”徐世绩问。“嗯,刘武周去年攻势那么猛,势如破竹南下,唐军屡战屡败,眼看着都要被打到关中了,谁能想到,现在刘武周就已经要不行了。”“是啊,刘武周很快会败亡,他胃口太大,若是他步步为营,夺取并州后,止步于雀鼠谷北,先拿下浩州,南拒雀鼠谷,然后积聚实力,一两年再南下,或是扫平泽潞、隰慈,那完全不弱于今日之窦建德。可他把战线拉长上千里,却不能扫平身后的浩州打通雀鼠谷,必然要败亡的。”郭孝恪笑道:“估计刘武周也想不到,他最后是败在一个十七岁年轻人手里吧说起来,这位李无逸身上,倒有几分总管你的影子,也是年少成名,军事奇才啊。一年多时间,能从一个道士,到如今封汾阳王,真是不可思议。”“我可比不过他,”徐世绩摇头道,他经常说自己年十二三时为亡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惬则杀人。十七八为佳贼,临阵乃杀之。二十为大将,用兵以救人死。郭孝恪河南许州农家子出身,年少时也因不事生产而被视为无赖,他清楚徐世绩家原是曹州豪强,后来迁居滑州,徐世绩好结交朋友,跟翟让、单雄信、黄君汉等关系都不错。十七岁时跟着翟让、单雄信创建瓦岗,成为三当家,劝说他们到宋郑两地劫掠运河商货,很快拉起上万人马。“总管你威名震河南,今年也不过二十一岁矣。”郭孝恪道。“二十一岁的秦王,灭薛举败宋金刚,十七岁的李逸,能独撑河东半边天,而我徐世绩虽十七岁上瓦岗,隋乱以来身经百战,也曾以河南十郡归唐,但却被窦建德打的仅以百骑逃脱,连父亲都陷于贼手,哎!”“孝恪,我想归唐。”徐世绩道。郭敬劝道:“我观这天下最终还是李唐的,但如今总管虽为窦建德攻取数城,取得其信任,可一来徐公还在窦建德手中,二来我们总不能就这样空着手回长安吧”“窦建德先前席卷河北,河南诸州郡纷纷望风归附,然窦建德对河南征派钱粮较重,引的许多原义军首领的不满,而孟海公据曹、戴二州,拥众三万,自称宋义王,既不附郑也不降夏,总管可上书窦建德,就说曹、戴二州户口充实,如果发大军进取二州,指日可破,得曹戴后,再进逼徐、兖,则黄河之南将彻底归属大夏。窦建德现在几乎拥有除幽州外的整个河北,他肯定会愿意南下,到时窦南下,必令总管率军会合,到时寻机掩袭其营,杀之,便可救回徐公,并以窦建德首级和其土地归唐,那时,总管之功,岂不比李无逸守浩州之功更大长安天子必将封王酬谢总管。”李逸也不是真正的皇族,也是列属籍的,而徐世绩此前以李密旧地河南十郡和黎阳兵马归唐,也是赐国姓,属籍宗正,和李逸一样身份。那罗艺在幽州能赐姓封王,李逸守个浩州也能封王,他李世绩斩了窦建德不得封王徐郭二人都是隋末乱世死人堆里杀出来的,他们眼光敏锐,已经看出来当今天下,各方势力中真正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是关中李渊。“好,我这就上书窦建德。”郭敬又提议,“河南诸部多是总管旧部,可以暗中联络,到时一起起事。”徐世绩想了想,“李文相是我结义兄弟,如今他率五千人马据守河阳中潬城,你先跟他联络,等窦建德南下,他肯定也会奉令带兵会师,到时我们一起动手。”